行程万里,不忘初心;信念如磐,一脉相承。在芝罘区人民法院队伍里,有很多优秀干警,他们脚踏实地、奋勇拼搏,用真诚服务群众,用睿智解决纠纷,努力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有机统一。为扎实开展“突破提升年”和“四项创建”示范活动,表扬先进、鼓舞斗志,即日起,芝罘区法院新媒体平台开设“四项创建·芝法先锋”专栏,以法院干警第一视角讲述法治故事,分享司法感悟,展现干警风采。
总结回顾一下自己的办案历程,我总结经验为三多,就是“多学、多动、多纠结”。第一多为多学习。2020年入额后,我从行政审判岗位调整至民事审判岗位,从事房屋租赁案件的审判;2021年在审理房屋租赁的基础上,收案案由扩大到房屋买卖、建设工程施工、执行异议之诉、医疗纠纷等。案件类型的不同,让我从程序到实体,都急需从行政审判的思维转换为民事审判。
面对这种困难,我从三个角度进行了学习:首先是民事审判理念的学习,我先后学习了邹碧华法官撰写或参编的《要件审判九部法》、《民商事审判方法》,杨秀清写的《民事裁判过程论》,让我对民事审判有了总体的印象,同时还学习了梁慧星的《裁判的方法》和《民法解释学》两本书,知道了事实认定和法律适用的基本原则,也明白了法律解释方法的内涵和位阶。其次是针对民事诉讼证据中的证据认定、证明责任、证明标准、证明责任的转换等重点问题进行了专门研究,面对民事诉讼规定繁且多的情况,购买了《民诉小全书》这本小册子,从诉讼主体、证据、司法鉴定、诉讼程序等各个角度汇编了所有规定,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后就是针对案件实体问题,能够做到配齐最高人民法院编写的理解与适用的基础上,针对建设工程施工、执行异议之诉等难度较大的案件类型,均购买一本理论性较强的书籍进行支撑,力争做到准确适用法律。同时,我还自费订阅了《人民司法》杂志,在空余时间翻一翻,也能有所收获。总的来说,我感觉日常工作中碰到的法律的难题,在购买的书中均能找到比较理想的答案。而且,有些汇编类的书籍对提高工作效力帮助很大。就像最近办的几个医疗服务合同纠纷,涉及到卫生法领域的各种法律、法规、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我就购买了一本医疗医药卫生法律法规全书,极大方便了案件的审理。
第二个是多动,也就是多看现场。刚开始审理房屋租赁合同纠纷时,碰到一个信访人涉案的住宅承租案件,双方的争议焦点是承租人租赁过程中对案涉房屋是否进行了破坏,我先后两次组织双方查看现场,并在此基础上作出了判决。该信访人对判决不服,但是在上诉期满前最后一天,他打电话告诉我,主要意思是:这么一个标的不足2万元的案件我都能两次看现场,而其在另外一起几十万标的租赁案件,却一次也没有看现场,所以虽然他对判决不满意,但也不上诉了。通过这个案子,我明白多跑跑,多去看看现场对老百姓来看,就能够代表你这个法官对这个事是上心的,是认真的,即使判决结果不如其意,但老百姓也没有怨气。另外一个印象特别深刻的现场是在审理某商品房买卖合同中,业主对开发商交付的房屋不满意,认为存在众多的质量问题,包括阳台渗水、瓷砖起鼓,还有一个特别专业的问题是涉及到房屋顶楼避雷接地设施,原告认为开发商未设置避雷接地设施,并申请司法鉴定。在勘验现场时,了解到该问题可以通过现场进行摇表测试来落实,我就在征求双方意见的情况下,现场进行了摇表测试,确定开发商设置了该设施,原告遂撤回了该项诉请。这次看现场也较大提高了该案的审判效率。现在翻看我的手机相册,看现场的照片和视频占据了很大的内存空间。
第三项经验是多纠结。之前看过中院民三庭陈辉法官写过的一篇文章,其对法官的纠结心里描述的非常到位,他说:法官是这个世界上最纠结的职业,是一个时时、处处处于矛盾中的职业。纠结,注定是它的特色。我们会在情与法的冲突中纠结,我们会在责任轻与重的判罚上纠结,我们会在是与非的判定上纠结,我们会在法律事实和自由心证之间的游走间纠结。总之,作为一名法官,你会在你办的案子中遇到各种各样的纠结。而这些纠结,归根到底,又源自法官内心对事实真相的不懈探索,源自对人性真伪的竭力辨别,源自对法律条文和现实生活之间巨大差异的努力协调。我在工作中也是一个特别纠结的人,虽然现在审限压力巨大,但在仅存的可以纠结的时间里,我更喜欢对案件多纠结一会,考虑判决论述是否周全,法律适用是否准确,判项是否能够实际执行,诉讼费分配是否得当,双方当事人利益是否失衡等等问题,可能纠结的最后期限,就是审限到来的那一天。但无论如何,我还是选择做一个纠结、疼且快乐的法官。
项 励
项励,男,汉族,1987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2013年进入芝罘区法院工作,现任民一庭副庭长。曾获得全国法院调研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版权所有:烟台市芝罘区人民法院 ICP备案号:鲁ICP备13032396号
地址:烟台市芝罘区佳苑南街18号 电话0535-6859000 邮编:264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