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优化营商环境 > 媒体聚焦

《山东法制报》:威海市环翠区人民法院 巧解“桃浆惊变”危机 助千万元供应链升级

来源:   发布时间: 2025年03月28日

  

  一批疑似变质的桃原浆让两家合作多年的企业对簿公堂,又在威海市环翠区人民法院的调解下重筑信任堡垒、完成供应升级——这场标的额仅50万元的纠纷,却牵出了千万元级供应链危机,更见证了司法智慧如何为优化营商环境写下生动注脚。

  某知名果汁企业与某食品公司签订《年度购销合同》,约定由食品公司向果汁公司提供桃原浆等原料。双方合作多年,累计交易额超千万元,却在不久前因一批次原料“变质疑云”陷入合作僵局:果汁公司发现食品公司提供的桃原浆异常,立即紧急停产,已投入生产的桃果汁被迫销毁,直接损失数十万元,更面临产品断供、市场份额流失等风险。

  “长期合作的老伙伴,怎么能这样坑我们!” 果汁公司在法庭上情绪激动,而食品公司坚称产品合格,质疑变质系运输或储存不当所致。双方各执一词,经营多年的供应链面临断裂危机。

  承办法官姜小凡迅速开展了“显微镜”式调查。经查实,食品公司提供的这批桃原浆带有随车小样,果汁公司在验货时并未发现小样异常,这使“大桶原浆是否存在部分变质”成为了新的调查方向。但鉴定周期长、成本高,果汁产品保质期短、市场更新快,继续僵持极有可能会导致“赢了官司、丢了市场”的被动局面。

  为精准破局,法官转而用“望远镜”视角开展利弊权衡。针对果汁公司要求解约的诉求,法官选择量化分析:“若更换供应商,可能影响已上市的成品果汁风味,品牌口碑损失将远超当前诉求。”面对食品公司的强硬态度,法官援引《民法典》第六百一十条敲响警钟:“若被认定质量瑕疵,不仅会失去长久客户,更将损害商业信誉。”两组数据终于让双方从对抗转向对话。

  为帮助双方重构合作关系,经过多轮磋商,法官创新构建了“三维修复模型”:首先重树以价格换规模的共识,双方新签 1.5年协议,食品公司降价8%换取订单增量20% ;其次实现损失梯度对冲,果汁公司20万元成本损失转化为18个月阶梯式履约优惠;最终强化质量闭环管控,重新核定产品检测方案,由食品公司增派专人对产品的运输、储存流程进行培训、监督。这种螺旋式解决方案不仅帮助两家企业保全了既有合作,又构建了长效保障机制,成为供应链进一步巩固升级的新契机。

  随着新协议的签署,果汁公司主动递交了撤诉申请。司法智慧下从“诉讼止损”到“履约增效”,再到“产业升级”的跃升,让司法裁判成为激活市场活力的独特“密码”。

关闭

版权所有:威海市人民法院 ICP备案号:鲁ICP备13032396号
地址: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统一路408号 电话:0631-5224286 邮编:264200

鲁公网安备 371002020001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