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人物】唐玉沙:心底无私,倾力解纷 |
||
来源: 发布时间: 2023年04月03日 | ||
“心底无私,天地宽。”这句名言最早可以追溯到老子《道德经》,大意就是天地无私,所以能亿万年长存、运行自如;圣人无私,所以能流芳百世、受人敬仰。作为一名法官,最应当具备的品质就是公正,而公正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无私。只有无私才能清廉,只有清廉才能无畏。 无私无畏 与当事人坦诚相待 在办案过程中唐玉沙始终坚持“无私无畏”的理念,在与当事人交流的过程中,无论是分析法律问题,还劝诫当事人服判息诉,她都站在法律与正义的立场上,毫无畏惧。 在一起合同纠纷案件的审理过程中,当事人李某有犯罪经历,在诉讼中表现的情绪非常不稳定,一会儿极力恭维,一会儿恶意刁难,让唐玉沙非常为难。针对该李某提出的合理请求,唐玉沙劝说对方主动向其主动履行义务,但在对方全面履行合同义务的情况下,该当事人仍然不满意。案件判决后又打来电话,并且情绪非常激动。面对这种情况,唐玉沙没有丝毫退缩,她一面理性地解答了李某对判决提出的质疑,一面对其履行合同中的过错行为进行了客观分析,讲明利害关系,最终成功劝说李某服判息诉。 唐玉沙对待当事人秉持的一贯原则就是能接的电话都接,谈话的过程中始终保持坦诚、真实,耐心倾听,极力劝说,对当事人提出的合理的诉求,一律予以重视,赢得了当事人的尊重。 精研精判 从根源上化解纠纷 唐玉沙认为“案结事了”包含三个大的层次:第一层次就是个案中的“服判息诉”,减少和避免当事人申诉、上诉。第二层次是“一次性化解纠纷”,从根源上解决各方当事人的矛盾。当事人诉讼的原因很多,但在这些纠纷的表象下面,又往往潜藏着深层次的矛盾。只有通过抓住问题的症结进行调解,才能以一案解多案,以一案避免多案,达到了“案结事了”的目的。第三层次,就是通过司法审判优化司法体验感,不但做到同案同判,而且实现办好一起案件,教育一大片的辐射效果。 在唐玉沙眼里法院的裁决其实也是向社会提供了一种司法产品,这个司法产品的质量就是它的社会效果。所以她认为每名法官一定要谨慎地使用手中权力,重视每一次裁决。 基于上述考虑,唐玉沙办理的每一起案件,哪怕只有一线调解可能,她都会劝说当事人调解。即使调解不成,也会帮助当事人分析案件利弊,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提高判决说理的针对性,避免遗漏重要意见。 2022年,唐玉沙承办的某房地产公司民间借贷纠纷一案,从法律规定的角度看可以直接维持一审判决,但是从深层看,无法解决股东内部纠纷及当事人权利冲突问题。在该案调解过程中,唐玉沙坚持“五个注意”的调解方法:一是注意与当事人本人直接对话;二是注意阐明自己中立的立场;三是注意用通俗的语言说明基本的法律规定;四是注意倾听当事人的诉说,了解事件始末;五是注意沟通不成时,适时介入主动提出合理的调解方案。该案历时两个月调解成功,近600万元款项一次性履行完毕,没有进入执行程序,实现了案结事了。 统筹兼顾 提升办案质效 正义女神一手持天平,一手持利剑。对于法官而言,天平就是良知,利剑就是法律。在唐玉沙眼里法官每一起办得好的案件都是依据辛勤付出换来的,但是,在辛勤努力的同时,办理案件时也要讲究方式方法。唐玉沙努力做到阅卷时明确审理思路,查明相关法律规定,合议结束尽快作出判决。无论有多少案件,她都按照办案计划稳步推进,确保每一起未结案件天天有进度,结案有预期。 在判决写作方面,唐玉沙坚持“有破有立”的基本原则。一方面在立论方面,坚持按三段论的原则说明裁判依据,确保让社会当事人和社会公众信服;另一方面,在破论方面,坚持逐条回应当事人的上诉理由,逐项分析其对一审判决提出的质疑;对于有律师的案件,她注重文书写作的专业性;对于没有律师参加诉讼的案件,她注重文书写作的通俗性。 在唐玉沙审理一起群体性纠纷,二十几名当事人参加诉讼但没有委托律师,他们因为对破产法的相关规定不了解导致一审结案后又提出上诉。二审案件审理过程中,唐玉沙采用上述文书写作方法,使用最通俗的语言向当事人讲明了破产法的相关规定,并指明了当事人维护自身权益的正当途径,回应了他们对破产程序提出的质疑,最终该案文书下发后,当事人服判息诉。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唐玉沙法官表示:法官这个职业是一种荣耀,也是一份责任。案件一多,加班加点还会有忙不过来的时候,多亏领导的支持、同事的帮助、家人的的鼓励帮她度过一道又一道难关,所以她相信在威海中院勤勉向上的工作风气激励下,能够一如继往,奋勇前行! |
||
|
||
【关闭】 | ||
|
||
版权所有:威海市人民法院 ICP备案号:鲁ICP备13032396号
地址: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统一路408号 电话:0631-5224286 邮编:26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