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媒体聚焦 > 媒体聚焦

上海杨浦法院反映非法“薅羊毛”型网络诈骗案件的特点

来源:   发布时间: 2020年12月10日

上海杨浦法院反映非法“薅羊毛”型网络诈骗案件的特点

来源:上海       发表日期:2020-12-10       浏览量:2

近期,杨浦法院陆续审结14起非法“薅羊毛”型诈骗案。被告人利用“京东到家”网络销售平台注册系统漏洞,使用网络技术手段恶意注册、刷单,牟取非法利益,涉案总金额达数十万元。经分析,该系列案件有如下特征:一是犯罪人员多为快递从业者。14起案件中,13名被告人系外省市快递员,他们在日常工作中了解到“京东到家”平台的新用户首单满减优惠以及每推荐一名新用户可领取随机奖励金的活动,并通过微信聊天群、口口相传等方式掌握了非法“薅羊毛”技巧,成为“专业刷手”牟利。二是犯罪手法均为利用网络软件虚假注册。“京东到家”平台新用户注册方式为手机号注册。被告人大多使用“接码”APP软件购买虚拟手机号,并接收电商平台发送的验证码通过身份验证。同时,为快速批量注册,再使用“分身”软件对平台APP进行分身,从而实现多账户同时在线,轻松注册成功大量虚假的新用户,骗取了优惠券和推广奖励费。嗣后,被告人在“闲鱼网”、QQ、微信聊天群内接单,使用优惠券购买商品转卖获利。三是犯罪隐蔽性强涉案金额大。14起案件中犯罪行为持续时间均长达数月,被告人骗取的新人优惠及推广奖励费总金额达数十万元。“虚假注册、恶意刷单”隐藏在看似正常的新用户注册及网购订单背后,具有极强的隐蔽性和迷惑性,电商平台发现端倪时已经遭受了较大损失。四是犯罪黑产业链凸显。电商平台为吸引用户投放各种新人权益,但缺乏完善的风险防控机制,以致成为网络“黑产”的犯罪目标。涉案被告人均为下游犯罪分子,其能非常便利地实施诈骗,系因市场上已形成了手机卡商、接码平台、商业化注册机、专业刷手等分工明确的完整产业链。“黑灰产业链”给互联网生态安全、社会秩序以及互联网企业和真实用户的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

对此,该院建议:一是电商平台等互联网企业加强内部风险防控。在经营过程中加强安全防范意识、改进技术,对用户注册、身份验证、支付方式、优惠券、奖励金发放等技术环节加强审核,消除漏洞,避免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有效保护企业的财产和经营安全。二是进一步加强互联网监管治理。对虚假注册产业链上的各种犯罪行为,加大刑事打击力度,完善立法实现精准打击。同时,政府有关部门、互联网企业、通信运营商、社会公众等多方联动,形成打击合力,以铲除网络犯罪生态。

关闭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郯城县人民法院 ICP备案号:鲁ICP备13032396号
地址: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区人民路1号 电话:0539-7156000 邮编:276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