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是人民法院调查研究工作的主要研究对象和研究材料,数量庞大、争点多样、问题新颖的案例为应用法学研究提供了资源宝库。在研习司法裁判文书的基础上写作案例分析文章是开展案例研究的基本方法,也是目前人民法院案例选类图书编写、报纸版面制作的主要形式,其中就包括《人民法院报》每周四理论周刊的案例精选版面。笔者结合采编工作尝试探讨和阐释《人民法院报》理论周刊7版民商类案例精选版面的采编思路、要点,同时也希望可以为案例分析文章的撰写提供参考思路。
在整体采编思路上看,要制作优质的案例精选版面,一方面,应从报纸的媒体定位出发,保证采编案例分析文章的新闻价值,因此需要跟踪热点案件裁判情况,选择争点新颖的案例,根据不同时间节点做好专版策划和专栏策划,同时为了满足时效性要求,所选案例应当越新越好;另一方面,应从行业报的专业定位出发,保证案例评析的专业性和说服力,增强规则研究的理论性,深入挖掘案例价值,解决法律适用难题,归纳提炼裁判规则,甚至可以为类案的审理提供某种参考或裁判思路。具体来说,可以从案例选择、写作结构、论证逻辑、语言表述等方面着手,注意把握好以下三个要点。
一、精选兼具新闻价值和研究价值的案例
1.应精准把握案例的新闻价值。从版面定位上看,案例精选版要采编法官投稿的案例分析文章。基于《人民法院报》的报纸定位,在常规的采编工作中,应将案例的新闻价值作为采编稿件的首要标准和规则。同时,结合《人民法院报》的行业报定位,案例本身的新闻价值可以从案例实际发生的特定时空节点、社会关注度、争议焦点、当事人、所涉行业领域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因此,把握案例新闻价值的关键在于“求新”,要找准案例的新闻点,比如案例争议焦点与一定时期内的社会热点直接相关,或者案例所涉行业领域属于社会话题集中的领域等。
2.应重视和挖掘案例的研究价值。应当承认的是,具备新闻价值的案例通常就带有一定的研究价值,这是新事物、新话题所固有的特质。除此之外,案例的研究价值更多体现在案例的争议焦点上面,这是因为争议焦点往往可以引出一系列的问题。争议焦点大体可以分为事实认定和法律适用两个大方面,事实认定上的争点主要集中在证据采信、事实证明、认证等方面,可以概括为证据规则和事实推理,也会涉及诉讼法、证据法上很多规则的适用问题,但从近几年的来稿情况看,探讨这类争点的案例比较少,研究价值还有待进一步发掘。法律适用上的争点大多是可否适用特定的法律条款裁判具体案件,但也有一些争点的化解需要在现有法律条款的基础上或者缺位处提炼出更为细致具体的、具有实际可操作性的裁判规则。探讨法律适用争点的案例比较多,或许是因为法官更关注法律适用问题。
作为一门实践性学科,法律的生命在于经验,而将法律条款适用于案件事实的过程却极为依赖逻辑,在法律条款和案件事实之间的“来回穿梭”时刻都离不开法律逻辑思维,从这点观察,法律适用问题似乎具有更高的研究价值。因此,把握案例研究价值的关键在于“求准”,要进行符合逻辑的论证,要确保适用法律条款的准确性。
3.应妥善处理“求新”与“求准”的关系。在司法实践中,新类型案例层出不穷,更容易吸引关注,通常具备更高的新闻价值和研究价值,但从体量上看,新类型案例远远少于常见的类型化案例。新类型案例需要研究解决法律适用问题,可能需要提炼生成新的裁判规则,而类型化案例的争点、裁判规则多已确定,基本做到了类案同判。据此,在采编过程中,应注意处理好新类型案例和类型化案例的关系,从报纸定位看,应多刊发新类型案例,传播推广新类型案例的裁判思路和裁判规则,启发思考、提供参考;从行业报定位看,也应多刊发类型化案例,传播推广类案裁判规则,强调简化规则、稳定裁判预期;结合案例精选版面的排期规律,应做到合理兼顾,可以交替刊发两类案例为常规模式,同时根据不同时间节点、社会热点等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策划专版,重点推出某一领域的新案例或类型化案例。
二、合理布局结构和准确把握各部分要求
案例精选版面所刊发的案例分析文章由裁判要旨、案情、裁判、评析四个部分组成。受版面所限,案例分析文章不能完全还原案例全貌,而只能力求还原案例主体部分,也即裁判文书中从事实认定到裁判结果的主体行文部分。因此,应当合理布局文章结构,根据每部分定位撰写相应内容。
1.裁判要旨:精准提炼裁判规则。裁判要旨是生效裁判的核心意旨、要义。不同的案例选出版物对裁判要旨的理解不同,在裁判背景、理由阐述、法条理解、规则提炼等方面会有所取舍和侧重,篇幅上也有长短之分。由于篇幅所限,案例精选版上案例的裁判要旨部分应当言简意赅,一语切中裁判的核心意思。笔者认为,从整篇裁判文书的说理部分精准提炼出具有实际可操作性的裁判规则,才是对裁判要旨的准确表达。
2.案情:简要叙述相关案情。案情是裁判和评析的基础,但在此部分没有必要完全还原完整案情,也无须在事实细节上过多展开,而应根据评析部分所要讨论的争议焦点,从生效裁判文书中的事实认定部分有侧重地选择摘取相关案情。同时,根据相关司法文件的规定精神,在阐述案情时应注意删除不宜公开的信息或进行相应处理。
3.裁判:概括裁判理由结果。裁判是评析的对象,此部分应概括表述一审、二审等审理阶段的裁判理由和裁判结果,写明法院经审理或审查后作出认定,标明是判决还是裁定,而且应特别指出最后生效裁判文书的关键裁判理由和根据,以便在评析部分进一步展开论证裁判的合理性。同样,应根据评析部分所要讨论的争点,在裁判内容上有所取舍,重点选择与争点相关的部分。
4.评析:深入论证裁判合理性。评析是案例分析的主体部分,应围绕争议焦点展开。首先应点明案例的争议焦点。一个案例中通常会有多个争议焦点,由于版面所限,一篇案例分析文章无法就裁判文书中的所有争点展开评析,所以只能选择其中一个或两个最具探讨价值的核心争点。这类争点往往具备更大的说理价值,或者本身存在较大争议,或者是解决其他争点的前提。然后,围绕争点展开分析,深入论证裁判理由、结果的合理性,可从法理根据、法条理解解释等角度展开,不宜照搬裁判文书原文内容。
三、注意论证逻辑、引用根据和语言表述
案例精选版上的案例篇幅虽然不大,但文章结构完整、分析严谨、阐述精到,对论证逻辑的合理性、引用根据的准确性和语言表述的规范性有着较高的要求,也十分考验编辑能力和法律专业知识。做好案例挑选、结构布局及各部分定位便框定了文章选题和结构,下一步则需要在论证、引用、语言上丰富文章内容。
1.论证逻辑合理。评析部分应特别注意论证问题,该部分不应是对裁判文书说理部分的选择性复制和截取,但基本上也应遵循演绎推理逻辑,围绕所选取的争点,先是采用文义解释、体系解释、目的解释等法律解释方法,结合相关法理,准确解释相关法条;然后进行相应辨析,根据需要辨明不同法条之间的关系,有时要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最后是结合相应案情,与法条中的要素要件一一对应,论证适用法条的正确性,可以并列结构或递进结构逐步展开。
2.引用根据准确。在裁判和评析部分都涉及法律根据的引用问题。伴随民法典的生效施行,民事法律体系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很多民事法律废止,大量民商事类、执行类司法解释文件废止或修改,一批新的司法解释文件陆续出台。因此,分析案例的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准确分辨、定位相关法条,根据需要注明法条变动情况,确保正确引用。同时应注意法律位阶问题,说明相关法律的适用顺序。
3.语言表述规范。案例分析文章在语言表述上不需要像裁判文书那样正式严格,但也应达到一定的编辑语言标准。在有限的版面篇幅上,案例分析文章应以准确严谨的法律语言和逻辑表述案件要素信息、论证裁判理由结果的合理性,裁判要旨应抽象扼要,案情阐述应简单明了,裁判理由精准到位,评述论证充分有力。
(摘自2022年4月29日《人民法院报》)